2011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作为世界光伏主要市场的欧洲国家纷纷降低光伏补贴,紧接着是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双反”,欧盟紧随其后。光伏内受产能过剩之苦,外有“双反”之患,产品价格一泻千里。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断崖式下跌,令昔日新能源“高富帅”一度沦落为“矮矬穷”。
不过,今年欧盟“双反”以和解告终,今年6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后,关于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接二连三地出炉,重点扶持对象都指向光伏下游电站开发运营领域。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度电补贴被定为0.42元/千瓦时,地面电站根据所在区域不同,电价分为0.9、0.95和1.0元/千瓦时三档。补贴力度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现在财政部又送出大礼包,政策利好接二连三,光伏行业终于拨云见日,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迎来明媚的阳光。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此发表评论。
财政部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太阳能生产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增值税减半对提高电站运营回报率有怎样的利好作用?
韩晓平:太阳能的赋税非常重,没有任何原料,如果一块钱一度电,就需要交1毛7分的增值税,这次财政部用这样的办法,减一半掉一半的增值税,是非常利好的,太阳能企业一度电如果卖一块钱的话,马上就可以多赚,当然更多的企业就愿意去做这个事情。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度电补贴被定为0.42元/千瓦时,地面电站根据所在区域不同,电价分为0.9、0.95和1.0元/千瓦时三档。加上这次增值税减半政策,有人预计国内将掀起新一轮的电站抢装潮,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可能翻倍。
韩晓平:我们知道政策非常好,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太阳能发电非常不稳定,有太阳的时候有电,没太阳的时候没有电,并网发电型在一个地区就不能装太多。太阳比较充足的地方可以去装并网发电,但是实际上这些地方用电需求非常差,装了很多有可能用不了。现在的政策是鼓励分布式发电,对用户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年造太阳能的企业非常多,服务却非常少,很多用户想装太阳能,去找谁把这手续办完?谁来采购?谁来安装?谁来进行维护管理?所以这个挑战就非常大,这些制造型企业没有及时转型,今年不一定能够实现翻番。
我们来看统计数据,A股太阳能板块36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万元。虽然这一数字仍然有些“寒酸”,但毕竟和去年上半年的亏损3.6亿元,出现了质的飞跃。随着新政的不断推出,是不是意味着光伏产业从此走上复苏之路了?
韩晓平:走到今天这一步,太阳能产业也应该做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些年盲目扩张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尽管国家现在把它视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扶持,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光伏行业确实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见市场好,就把所有的钱都进行产能扩张,最后对股东没有分利,造成进一步的产能过剩。这些企业应该把更多的把资金留出来进行产业创新,不断升级产品。
今年以来,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光伏概念股接连大涨。其中阿特斯太阳能的累计涨幅达到340%,韩华新能源、晶科能源和大全新能源的累计涨幅都超过200%。光伏产业未来是应该靠技术进步增加效益,还是靠企业合并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
韩晓平:中国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最后都让美国的投资者获得了更好的收益。高薪技术企业能够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市,让中国的投资者有更多利益的分享,但是这些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旦上市以后创新能力实际上是要减弱的,因为投资者不太可能给你很多的钱去做各种各样的创新。现在这个行业里确实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上市,这些没有上市的企业也有很大的冲劲,他们不断地去试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的技术,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在新的技术开发上,所以在这个行业之中,更看好的还是一些PE,VC的投资,能够支撑有创新的中小企业在技术上进行提高。而这些大的企业通过并购来不断完善自己,进行行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