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报道,以下为讲话内容:
感谢国金给我这个机会,隆基股份作为光伏产业这个链条当中制造的环节,我们可能更关注在这个环节上面整体下一步发展的状态。比较专业一点,但是大局观不一定够。我主要介绍的是有几个方面,多晶硅电池发展的状况,还有一个是单多晶技术路线的成本分析,同时介绍一下目前单多晶路线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分析,最后简单介绍一下隆基股份的发展规划。
从目前已经产业化的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来看,单晶电池,尤其是N型电池具有明显的效率方面的优势。从大家公布的研发水平上来说,有一个多晶电池P型的单晶电池和N型的单晶电池,P型的单晶,像LG宣布可以做到20.7%,国内的其他两家公司宣布可以做到56%的水平,松下可以做到接近24%。量产的水平,多晶硅整体的水平是17%到17.5%左右的水平。P型单晶的情况,国内的水平是18.5%到19%,这中间,我稍微纠正一下,金奥的实际水平要比这个高一些。但是国内其他的电池片长的转换效率水平基本上还是以18.5%到19%作为主要的生产水平。N型不用讲了,因为N型比较少,上面所说的研发水平基本上也是他们的量产水平,就是21%到24%的转换效率。
下面是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光伏技术路线图,分析未来转换效率的走势,市场份额的走势。转换效率的走势,认为到2017年,N型可以做到24%,P型的单晶可以做到21%,高效多晶可以做到19.5%,一般的多晶可以做到18.5%。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N型单晶实际上已经量产24%的水平,P型到21%的单晶还是有点差距,现在台湾的徐弘和LG这边都做到了20.5%、20.6%,甚至20.7%的水平,但是实际的量能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水平。但是至少实验室已经有这个水平了。对于一般的多晶能做到18.5%和高效多晶能做到19.5%,似乎现在实验室里还没有出来这个结果,当然有可能高效多晶也是这个路线,大家会努力把效率做到。
从市场份额上来讲,这个观点是到2017年的时候,单晶和多晶的份额会持平,当然现在多晶为主,单晶比较少,之后单境的市场份额会超过多晶,是这么一个判断。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从价值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认为单晶的份额逐渐上升应该是它必然的一个趋势。
第二个问题,我介绍一下单多晶技术路线的成本分析。
在这个产业链上来来说,第一个环节是我们所使用的硅料来说,总产出的80%原料是适合去做单晶硅的,但确实也有20%的原料,靠近探头的,或者过于疏松的,还有尺寸太小的,这些原料在拉单晶的时候,它的适应性不是那么强,可能会导致拉单晶成本的迅速上升。同时,单晶硅棒所生产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碎片料、尾料等,在用于单晶生产的时候品质下降和成品率的下降,用在铸锭上面也是非硅方面的,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这两个更适合去做铸锭。从整个未来的概念上来说,如果说多晶硅在30%的份额下面,在原料使用方面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消化单晶生产这个过程当中不易消化的原料,意味着会以更低的价格得到这部分原料,多晶在这个份额之内获得了硅成本的一定优势。现在多晶大方向的生产成本是2到3美元,已经很低了,隆基这边基本上能做到10美元。差不多是这种水平。加工过程是要把它切成方,表面要做抛光,要做处理,同时重量也会出现变化,圆棒和方棒的重量会有变化。一样的,对于大的铸锭变成小方锭之后,在重量上和加工成本会发生变化,方锭环节的单晶和多晶铸锭的路线差了大概10到15美元一公斤的水平。每公斤基本上可以切50片,当然现在的水平更高了,现在用的线细了之后,今年改成10的线,1公斤出到53片、54片都可以做到,但是拿50片细算的话,意味着每片硅片的成本差异大概是0.2到0.3美元一片。这是目前的现状。如果说铸锭环节把大方锭的生产成本由2到3美元降到0,多晶和单晶的价差也不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是一点点差异了。
在切片环节,目前单晶是优于多晶,但是优于多晶的幅度不是很大,因为单晶体是均匀结构的晶体,切割的时候更容易。通常情况下,在单晶现在做到95%、96%,但是目前多晶来讲,能够做到91%、92%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切片环节,单晶在砂浆切割的环节,优势不是太大。未来采用金刚线切割,优势会更大,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支点的原因。如果单独以电池片来说的话,无论你做的是单晶电池片还是多晶电池片,基本上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当然因为单晶的转换效率高,所以每一片出来的功率高,折合成每瓦的时候,单晶片每挖的成本会更低。作为N型来说,目前成本比较高。组件环节是一样的,单晶的输出功率高,走单晶的路线成本是低的。一样,在组件之后的环节,这个是举的一个例子,因为早期有很多测算,没有把土地算在内,土地到底算多少,实际上是不一样的,现在举一个例子,单晶的组件4到5毛钱人民币,多晶4.3元,最后做成系统之后,单晶和多晶的系统差不多,我们认为是这么一个情况。
切片的成本,今年到9月份的时候是有所反弹的,年初是2.8毛,在切片这个环节,我们略有反弹,因为中间在做金刚线导入,同时辅材的价格其实跟去年年底行业最艰难的时候略有一些上升,但是到年底做到2.7毛的水平,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关于含硅的成本,这是对于单片来讲的规划,当然这个规划有一些假设条件在里面,跟薄片化的进程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所有的技术路线,我们的假设是到2016年的时候,单晶硅片的厚度可以到31.6,但是事实上从今年薄片化推行的过程中,还是感觉到下游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供大家参考,等于说生产线可以做出这个成本,但是市场上来说,有可能在薄片化这个概念上来说,不一定能够形成规模化的接受能力。
我们跟客户也讲了,通过价格的形式给客户,但是现在推行的速度弱于我们的想象,不如我们最早的预期。我们平均到每瓦,刚才是每片,当然我们的假设条件是硅材料三个技术路线用的多晶硅是一样的,实际上来说对多晶这个路线用的材料可以更便宜,把这个因素放在里面的话,就是硅材料的整个含硅成本就是多晶硅这个路线可能会下移一点。
现阶段单晶硅片的价格大概在1.2美元一片,我指的是P型,N型的不再分析,因为目前是小众。多晶是9毛钱,中间的价差是3毛美元一片,我刚才是分析的成本,将来在成本上,我们认为从现在的2毛到3毛的成本差一片会逐步压缩,但是从售价上来说,现在高了3毛钱,这是最近两年的价格走势图。从组件上来说,当然并不是所有产品大规模都是到255瓦的组件。单晶的组件,还是存在差异的,国外是以270瓦到280瓦作为主流组件产品。基本上来讲,平均下来一个组件差了20瓦。如果说在一个屋顶上来来说,其实如果不算屋顶,不把屋顶作为一个成本来讲,在屋顶上安装系统比地面上还会便宜一些。安装成本,在中国,如果20瓦的组件差,可以节省0.3美分,欧美会节省更多,日本因为最贵,节省得最多。所以说做成电站的时候,单晶成本和多晶成本差不多,同样功率的电站,单晶会发出更多的电。有一个教授曾经发过一篇论文,大家以后可以查,我们在中电投这边得到了证实,大家跟踪了很多地面电站,单晶电站要多发5%左右的电。来不及说更多了,这是我们大概的产能规划,这个观点,如果大家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可以来找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