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多晶硅要走出困境 革新产业结构体制是根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2  浏览次数:499
核心提示: 我国多晶硅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前几年大量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因价格倒挂,绝大多数陷入停产。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光伏企业的总体竞
        我国多晶硅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前几年大量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因价格倒挂,绝大多数陷入停产。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光伏企业的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最根本的是推进技术和体制的革新。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光电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表示,世界光伏产业已经走过10年高速发展期,2011年光伏产业进入低迷期,2012年处于深度低迷阶段,加之美欧启动“双反”,我国光伏产业形势尤为严峻。2013年光伏产业跌势开始趋缓,出现趋稳复苏迹象,并趋向更加理性发展。

据赵玉文介绍,我国多晶硅制造业成本高的原因,除了技术外,产业体制和产业结构矛盾是根本性的。我国多晶硅制造的产业模式是“孤立封闭的生产模式”,而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多晶硅制造企业全部采用“综合的化工联营模式”。

“孤立封闭的生产模式”带有早期自我完善的自然经济的特点,成本和能耗在体系内形成,生产模式相对落后;“综合化工联营模式”可以发挥综合化工联营的优势,成本和能耗可以在整个联营中优化和分摊,生产模式相对先进。在产品性价比上,“孤立封闭的生产模式”不可能与先进的“综合联营模式”相抗衡。模式的不同,反映了产业结构和产业体制的问题。

赵玉文表示,我国多晶硅产业要想从根本上走出产能过剩而产量不足的矛盾怪圈,从长远看,技术是一个方面,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体制才是最根本的。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