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商报报道,“我们正在与欧盟就价格承诺问题进行谈判。”中国机电商会相关负责人7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该负责人没有透露光伏“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的进展情况。
距离8月6日欧盟作出终裁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和欧盟官方渠道对谈判进展一直讳莫如深。而就在此前的7月4日,中国商务部未按原定计划发布对欧美多晶硅“双反”初裁结果。这些都引发业界对谈判进展的关切和猜测。“中欧光伏对决卡在了价格问题上。”生意社多晶硅专家班文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她了解,欧盟方面希望中国光伏产品在欧售价为0.65欧元/瓦,而中国政府希望价格控制在0.5欧元/瓦,双方就此分歧很大。
班文文表示,欧盟国家光伏企业的产品价格在0.57欧元/瓦左右,如果按照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定价,我国企业将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她预测,未来双方都会进一步作出让步。
慎待价格谈判
在中欧双方价格谈判破裂后,6月4日,欧委会决定,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税将分两步走,自6月6日起征收11.8%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协议,届时会将税率提升至47.6%。欧委会的这一决定,给双方留出了磋商的时间和余地。
随后,记者了解到,以中国机电商会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曾赴欧盟进行谈判。据新华海外财经7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欧委会的谈判人员已在北京逗留了两个多星期,试图与中方达成和解方案,以免在8月6日大幅提高中国光伏产品进口关税后引发中方的一系列报复性措施,使光伏产品贸易争端发展成一场涉及法国葡萄酒、德国高档汽车等中欧主要贸易产品的全面贸易战。
值得注意的是,7月4日本是中国商务部发布对欧美多晶硅“双反”初裁结果的日子,但至今仍迟迟没有下文。
“这与谈判有关。”班文文肯定地说。她表示,我国对欧出口的光伏产品远超进口多晶硅。对欧多晶硅进行“双反”,将不利于欧方放低对华光伏产品价格。“我们是在舍小保大。”
德国经济部的一位新闻发言人7月8日称,中国已同意不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板组件多晶硅征收进口关税。此前,德国《商报》报道称,德国经济部长罗斯勒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已经达成一致,不会对欧盟的多晶硅产品实施制裁。
企业静观其变
对于此次谈判,企业表现得比较冷静。“不要急,要给出时间并拿出信任,时间还没到。”天合光能企业公关总监范睿峰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都已经拿出了诚意,肯定会有结果。”
阿特斯政府关系及业务发展总监张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谈判中,我们企业配合政府提供相关数据,希望谈判能够获得成功。”
在高税率的重压下,不少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减少甚至停止对欧供货。对欧出口大户英利公司已证实对欧停止发货。晶澳太阳能内部人士也表示,晶澳早已减少了对欧洲的出货比例,第一季度欧洲业务只占公司业务的27%,而同期日本市场占比已达到38%。
“各家必须有战略考虑。”张谦表示。
除了转战新兴市场外,国内市场被很多光伏企业寄予极大期望。张谦表示,他看好国内市场,希望政策能够进一步落地和完善,从而更加有利于行业所有参与者。范睿峰也表示,期待国内政策有进一步的消息。
班文文认为,企业要通过革新技术来发展国内市场,推出适合国内环境条件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