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讯 中国人民日报旗下的国际金融报指出,欧盟对进口的中国太阳能板产品展开“反规避调查”,年底又面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板价格、数量协议的复审,可能导致中国业者放弃欧洲市场,转进日本、南美等其他市场,并藉北京“一带一路”战略开发亚洲新兴市场。
欧盟5月初正式启动对中国太阳能板产品的“反规避调查”,怀疑中国业者绕道台湾、马来西亚等不受欧盟课税范围的第三国家、再向欧洲出口,谎报产品为非中国制造,涉嫌逃漏税、且以低价倾销。欧盟并于6月宣布,中国阿特斯太阳能、中盛光电、昱辉阳光等3公司违反最低价格承诺(MIP)协议,出口价格低于最低价格承诺、向欧洲客户提供优惠,将课以惩罚性双反税、平均约47.6%,且剔除在MIP协议企业名单之外。
报导指出,欧中太阳能产品“价格承诺”协议期限为2年,今年底到期前,欧盟执委会将对执行情况“日落复审”、决定延长或撤销MIP协议,促使欧洲太阳能板制造商协会再度申诉,指控中国业者为规避关税把产品绕道第三地后销往欧洲,意图在使MIP协议能够延续下去。
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表示,欧盟一再以中国太阳能业者不遵守承诺为由,多次对中国业者展开调查,最终的结局就是企业直接放弃欧盟市场。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晶科能源总裁陈康平都表示,正全球部署“走出去”的战略,英利布局北京“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晶科在南非、葡萄牙已设立电池组件工厂,拟在东南亚设立第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