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 "双反"大棒一挥,我国光伏业将雪上加霜。自2011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在经过短暂的膨胀式发展后,出现业绩跳水,毛利润骤降10%,受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影响,出口更是连连受阻,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已累计高达175亿,国内光伏企业面临破产边缘。
危机之下,我国光伏企业坐立难安。而超日太阳(002506,股吧)却貌似寻到了康庄大道,9月8日,其公告称公司收到了美国ETL认证证书,该证书认证了公司使用台湾电池片的光伏组件。此公告的发布标志着超日太阳能不再受到美国对华双反的限制。
那么通过第三方电池片生产组件产品是否就能挽救超日极度凄惨的中报呢?在超日太阳能8月上旬公布的中报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不仅预期亏损1.2亿人民币,同时短期借款更高逾23亿元。中报惨状使得超日股价从7月2日的12.13元狂泄到8月10日的5.38元,近乎腰斩。尽管受不受美国双反限制利好消息影响,其股价略涨,现价5.87元,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仍在影响超日未来业绩走向。
超日模式能否实现自救还有待商榷,而整个光伏行业更是命途多舛。
国内产能过剩 过度依赖出口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六百多个城市中超过一半都在发展光伏企业,盲目扩张使得光伏电池产能超过40GW,比起2010年的10GW来说,增长速度可见一斑。而目前世界总需求才30GW,我国光伏产能的3/4就能满足世界需要,这显然是个非常危险的数字。
尽管如此,我国政府仍在不断地对光伏业进行政策倾斜。据国务院7月下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2015年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目标设置到了2100MW,其中主要就是光伏发电。
郎咸平认为,"光伏的困境在于四万亿的产能过剩,不从根本上调整错误的四万亿政策,反而从五月份推出第二个四万亿,产能过剩必然更恶化,光伏甚至新能源将陷入更大危机。"据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据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60%,美国占据了10%.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业业已造成深度震荡,而欧盟的卷入无疑将带来致命一击。
尽管欧盟内部纷争不断 双反调查成定局尽管中国方面一直声称产品近年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降低、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降低了成本,而绝非倾销和补贴行为。
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欧盟委员会认可,但就在其发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后,欧盟业内声音并不统一。
德国业内人士公开反对,指责中国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领头控告中国企业的德国光伏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自己也是本国政府补贴的受益者。对中国实施双反调查是执行双重标准。据一些外媒表示,欧洲一些安装太阳能设备的企业联合会已经对欧盟的做法提出抗议。
而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欧洲的太阳能材料和设备加工企业是其中一环,中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需的原材料、技术及设备等都是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
比如,近年来中国累计从欧洲国家采购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生产设备,2011年中国仅从德国就进口价值10亿多美元的银浆和多晶硅。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将使得欧洲材料和设备加工商利益受损。
尽管欧盟内部存在纷争,但对华双反调查已成定局。
第一农经认为,尽管超日太阳能通过组件的第三方购买获得了美国双反的"免死金牌",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沿,预计将有其他光伏企业跟风上道。但必须要注意,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进行双反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打垮我国光伏产品低价优势,为本土企业留得盈利空间。由此来讲,受允的光伏组件第三方购买必然伴随着成本的增加,而"免死金牌"的门槛又个中暧昧,超日模式跟风发展还存在较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