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2014年中国光伏业发生了哪些质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4  浏览次数:774
核心提示: 研究光伏产业时间长了,会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中国的组件生产能力全球第一了,再过一段时间,你又会发现中国

    研究光伏产业时间长了,会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中国的组件生产能力全球第一了,再过一段时间,你又会发现中国的光伏电站年度建设规模全球第一了,而且你会坚信在不远的前方,中国光伏还会取得新的全球第一。

  时至年底,是对中国光伏进行回顾和展望的时候,量的变化总是思考的出发点。回顾2014年的中国光伏,不知为什么这种定式思维好像已经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空间,同于往年的是你仍会关心产量如何、增长幅度如何,不同于往年的是你会意外发现对中国光伏的思考已经不仅是如何赶超世界,而是如何走在世界的前面。

  “中国光伏正走在世界前面”的内涵一定不限于光伏产品销售量全球第一、年度光伏电站安装量全球第一,它应当包括中国光伏从量变到质变的全部过程,它的表现形式是从非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的过渡,过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光伏市场规模化的发展。这一质变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现在无法预计,但是质变的问题已经到了可以讨论的时候,这就是分析2014年中国光伏时与往年最大的不同。

  中国光伏的进步正在从量变到质变

  从本世纪初光伏大规模工业化以来,人们对光伏产业的分析,基本停留在对不同国家补贴政策力度、产品产量、电站建设总量、增长幅度及市场占有率等数量的统计和预测水平上,回顾2014年全球各大研究机构对光伏产业不同财报期的分析也是如此。但是,对于2014年光伏产业发生的个别现象的研究如果仅仅限于这一层面似乎是不够严谨的,它们看似是数量变化,却是否隐含着本质的变化?例如6月9日中午德国光伏发电量占到当日发电总量的50%,例如“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正在从个别现象变为被更多提及的事实。这些现象,虽然零散、虽然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也许并不说明什么,但是长时间关注光伏产业的感觉在提示人们,光伏产业是否正在发生着从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虽然还远未到定论的时候。

  讨论这一现象,也许分析中国光伏更有代表意义,因为它是世界光伏大国。如同确定一个地理位置,离不开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一样,确定中国光伏产业当前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进行观察:

  政策角度,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无人能及、意义深远。从2013年《国务院关于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对光伏产业出台的政策,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划到管理,从中上游产品加工到下游电站建设,粗略统计,国家级文件数量2013年是14个,2014年也在10个以上,各地方政府的配套文件更在几十个,补贴标准从每瓦0.1元到3元不等。光伏产业从非完全市场化到完全市场化,是一个技术不断提高带来成本下降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讨通过最小补贴成本获取最大市场效应的过程,光伏是人类全新的事业,它需要以积极的心态不断探讨向前。所以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的光伏产业文件,表面看是一个数量变化,背后却是推动一个产业的质变过程。

  数量角度,中国光伏过去全球第一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第一。从产品市场看,2007年开始,中国的光伏组件销售量始终世界第一,虽然“双反”造成全球市场份额略有下降,现在又以恢复到60%水平;从年度电站建设市场看,2013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总量为10GW多,2014年的数字预计将略高于此,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电站年度建设第一大国。如果不出现重大变化,这一态势将在一段时期内得以保持。

  阶段划分角度,已经度过了光伏产业整合最困难的时期。在全球光伏产业整合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整合期开始于2011年初,应当结束于2016年,2013年为最低谷时期。虽然中国光伏产业的整合速度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受国内终端市场的迅速放大、巨额资本的进入、供求关系的加速合理诸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整合正在加速完成。具体表现为:在上游晶硅原料生产阶段,随着天威四川硅业、新光硅业、乐电天威等企业的相继破产,2013年保利协鑫等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的产品产量已经占到全部市场的85.7%,有竞争力企业从数量到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接近合理水平;在中游组件生产阶段,这是本次产业整合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大批无竞争力企业任然存在、市场份额仍旧分散,但是规模重大的企业重组始终在进行之中,既表现在资本对无竞争力企业的大规模收购,比如顺风光电对无锡尚德资产的收购、通威集团对赛维合肥资产的收购、保利协鑫对超日资产的重组等,也表现在资本与有竞争力企业的结合,比如国开金融、麦格理银行、新天域资本联合对晶科的资本支持;在下游电站建设阶段,由于这个市场既是光伏产品市场更是金融产品市场,一批大型民间资本正在进入,比如郑建明、中民投、绿巨人、恒大地产等。市场力量的增加势必推动市场行为的进步。

  总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受政府持续、强大的作用影响,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从非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潜移默化的变化之中。

  当事物发展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其影响力不同,责任也不同。因为中国光伏产业特有的体量,所以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影响着全球光伏发展的水平。中国光伏正在发生着的变化是深刻的,所以中国光伏对全球光伏的影响也不应仅仅表现在量的方面。

  中国光伏最期待的变化是定价政策变化

  人类为了探讨化石能源的补充、替代之路,采用付出成本的方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光伏产业。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从2009年开始的“金太阳”和“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到2012年实施光伏发电补贴电价,中国已经在光伏产业承担起了应当承担的责任。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APCE会议,中美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确认“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这是中国政府对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对中国光伏产业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国光伏产业应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相对其它可再生能源,光伏具备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光伏产业将稳定现有的增长水平,伴随这一增长还应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

  政策的内容将更加细化,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对光伏产业的相关政策就数量而言,不会大幅减少;就内容而言,将更加微观、更加细化,可能涉及规划、标准的制定和促进技术进步的手段等方面的内容。最值得期待的政策变化是,国家会否通过改进定价手段调节补贴投向和规模。对于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人们不应过分质疑政府行为色彩,而应看到政策的手段越频繁、越细化,才能加速找到政策手段与市场手段的最佳契合点,才能出现补贴额持续下降、电站建设量稳定上升的理想曲线。对此纵观全球,人类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伴随2015年日本、欧洲光伏补贴力度的进一步下降,以及2016年美国光伏投资减免税政策的退出,这些国家的光伏终端市场难有增长。人类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结合政策的不断试错,加速找到实现理想曲线的成功经验。中国是光伏大国,中国具有这种能力和使命。

  光伏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现有水平,加工手段将有提高。光伏产品生产属高端加工,既然是加工业,虽然有“双反”和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存在,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全面替代中国的国家还未出现,中国光伏将保持强大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5年,全球光伏产品需求量将达58GW左右,随着中国有竞争力光伏加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整合深化带来的潜在产能的恢复,中国光伏组件销售继续保持60%的全球市场份额是可能的,微弱的提高也是值得期盼的。伴随中国光伏总体市场竞争力和规模的不断提高,如果再辅之以政策引导,无论是在以转换率提高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面,还是在切割机等关键装备制造方面,中国光伏都会取得缓慢而稳步的提高。

  光伏电站年度建设规模维持现有水平,分布式光伏不断探讨新的发展模式。国家对于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已经做出明确规划,2015年为35GW,2020年为100GW。目前中国光伏电站已建规模约为22GW,这意味着未来6年每年新增建设规模不会少于10GW。根据中国对世界最新的承诺,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会否再有提高也是可以期盼的。分布式是光伏终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又分为个人和商用屋顶两大市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分布式市场建设,未来分布式光伏占据50%市场空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可以预计:伴随销售方式的不断改进,个人屋顶光伏电站建设将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有所增长;伴随投资模型的逐步确定,光伏农业大棚建设将会成为分布式光伏增长的主要部分。

  光伏产品多用途大众消费市场值得关注。所谓光伏产品多用途大众消费,是指除了需要补贴的光伏发电形式之外的多种光伏利用形式,比如利用光伏发电的充电用品、户外照明、交通工具等。这是新的光伏需求市场,伴随产品内容的丰富和成本的下降,这将是一个具有巨大想象空间的市场。同时,这一市场的成熟和扩大必将极大推进光伏产业完全市场化的进程。过去每谈光伏利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补贴,光伏产品多用途大众消费根本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人们购买它,不是因为有无补贴,而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和能够承受的购买价格。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和适度引导这一市场。

  总之,光伏市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在完全市场化的产业,需求即市场,在非完全市场化的光伏产业,需求只是可能市场。如何把可能市场变为现实市场,在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加速量变的诸多因素中,技术的进步是时间问题,资金的进入是商业模式的成熟问题,规模的增减是补贴数量的大小问题,最关键的问题一定是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最佳结合点——定价机制问题。

  11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在光伏产业,产品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和指标成本构成,实施在产品标准体系完善基础上的招标制,应是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值得探讨的定价方式,也是中国光伏产业未来一段时间最值得期待的变化。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