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光伏产品出口美国之路几被堵 海外建厂提上日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30  浏览次数:760
核心提示: 12月29日讯 随着美国二次双反终裁结果出炉,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将会大幅上涨,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中国光伏企业甚至可能失去美

    12月29日讯 随着美国二次“双反”终裁结果出炉,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将会大幅上涨,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中国光伏企业甚至可能失去美国市场。

  目前看来,为了规避美国二次“双反”高额关税的影响,中国光伏企业唯一的出路可能是“被迫”到海外建厂。

  影响

  光伏产品出口美国之路几被堵死

  中国是光伏大国,同时,光伏产业也是中国少数几个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据工信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从2007年至今连续8年产量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50%。同时,国内90%以上的光伏产品均销往了国外,而且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至今,中国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占据了全球市场约70%的份额,而美国也一直是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

  据统计,2013年中国的光伏组件出口量约16GW,出口额100亿美元,同比降27%。其中,对美出口份额占比约10%,对欧出口份额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对日本出口额约为2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2%。对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5.2%和4.5%。

  “如果按照美国‘双反’关税额度去缴的话,大陆的光伏产品在美国肯定卖不出去。”浙江正泰太阳能高层表示。

  “比起第一次美国对华‘双反’,二次‘双反’关税更高,范围更广,这将使中国光伏产品完全失去在美国的市场竞争优势。”叶超称。

  记者随即算了一笔账,若按大部分中国大陆光伏企业“双反”终裁认定,中国光伏产品将被征高达50%-15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综合税率,也就是说,原本该卖1块钱的东西,现在要卖1.5元甚至是2.5元。这意味着按照传统出口模式,被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后,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会超过欧洲同类产品,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已几无机会。

  而更有光伏产业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发起的二次“双反”调查,目的就是全面限制中国对美光伏产品出口,为第一次调查“补刀”。

  相关业内人士也认为,对光伏产品出口而言,美国有统一市场,人口密度高,消费能力强,光伏资源好,丢了这个市场相当可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第一次“双反”有所不同,在首次“双反”调查中,美方对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了约24%至36%的关税,但只适用于使用大陆光伏电池做成的组件。于是,不少制造商就从台湾等地购买光伏电池,以求避税。

  而事实上,SolarWorld公司早在2011年“双反”调查中,便曾试图扩大涉案产品范围,却最终遭到了美国商务部的驳回。此后,SolarWorld仍不愿善罢甘休,于2011年“双反”调查后,以产品范围问题为由,将美国商务部上诉至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如今,SolarWorld终于如愿以偿,再次申请调查,以谋将2011年调查时所没有包括的其他中国光伏产品,全部纳入到“双反”制裁的范围里。

  最终,第二次“双反”时,美国商务部设定的调查范围则包含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等几乎全部晶硅类光伏产品;制裁产品范围从光伏电池扩大到光伏组件、层压板、面板等;产地范围也从中国大陆扩展到中国台湾地区。如此一来,中国光伏“在第三地(主要为中国台湾)进行深加工、组装,再出口美国,以规避关税”的路,也被彻底封堵了。

  英利绿色能源高层表示,如果产品经由台湾绕道的方式被堵死,“中国大陆光伏企业恐怕会失去美国市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则表示,此次“双反”调查,最坏可能导致中国大陆光伏企业损失出口额30亿美元以上。

  另一方面,使用进口电池板的美国商家对新一轮关税也表示了不满,称额外关税会让美国的太阳能费用更加昂贵,并阻碍其发展。

  美国商业和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商AccordPower总裁夏文龙介绍说,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和太阳动力公司是美国最主要的太阳能企业,但它们的产品都无力与中国产品竞争。中国的太阳能板在美国的用途比较多,包括用在比较大的项目上,如太阳能发电厂。即使对中国产品实施“双反”措施,对这两家美国公司也不会产生太多利好。美国的“双反”措施不仅不会对本国产业有太多益处,还会对美国消费者造成伤害。

  美国绿色世界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常务董事戴维·埃尔金接受采访时表示,每次这种贸易争端造成的成本上升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这次可能会对下游行业和消费者造成影响,减少他们对产品的选择。

  应对

  海外建厂“被迫”提上日程

  目前看来,规避美国二次“双反”高额关税对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唯一的出路是到海外建厂。

  “赴美办企业符合美国产业政策,能给美国带来就业岗位和税收。”在无锡海润光伏副总裁李红波看来,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有明显优势,如果资金允许,不妨到美国建电站,“在当地采购,既降低成本,还能享受政府补贴。”

  常州天合光能媒体总监叶超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否认,作为中国少数几个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光伏企业全球化布局是迟早的事,海外建厂也是必然之路。但在本次‘双反’调查之前,国内很多企业对海外建厂的积极性都不高,而如今,整个行业有能力的企业几乎都‘被迫’将海外建厂提上了日程。”叶超还透露,目前天合光能已经确立了海外建厂的规划,将在东南亚、北美和印度之间选址,积极开拓日本、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

  浙江万向太阳能科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了海外建厂的必要:“万向唯一的海外分厂—2010年建在美国芝加哥的太阳能工厂,就成为应对此次‘双反’的方案之一”。目前万向在美国的相关业务额,占其全球业务总额的50%至60%。其中,供应美国市场的光伏产品,大约70%来自万向大陆产区。

  而海外建厂,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且不说长时间的投资、当地政府扶持政策如何,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配套环境就得好好考虑一下。”叶超表示,“企业不能简简单单地‘走出去’,至少需要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实际上,国内光伏企业海外建厂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到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只有中电光伏、无锡尚德、阿特斯在海外设有工厂。

  而有关专家则认为,海外建厂或代工生产依然没有改变光伏行业对出口的依赖及靠规模竞争的思路,现在国家鼓励开拓国内市场,企业应在做好国内的基础上再“走出去”,靠技术创新确定优势。同时,企业也要未雨绸缪,提前调整市场布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与第一轮‘双反’比,此次中国企业应诉积极性明显不高。”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与国内光伏市场在政策驱动下逐步回暖,消化了部分产能有关,这同时也说明了多元化开拓市场的作用。

  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一方面,国内光伏产能巨大,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连发三项文件力挺光伏发展,要求电网力争使具备并网条件的项目在今年12月底前实现并网运行。同时,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在国家能源局已公布的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外,增加嘉兴光伏高新区等12个园区,总数增至30个。

  此外,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表也浮出水面,要求2015年8月底形成全国规划送审稿。而按照此前发布的《能源发展行动战略计划》,2020年光伏装机目标将比“十二五”翻一番达到1亿kW左右。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简况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约180亿kW时,相当于2013年全年发电量的200%。但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仅为379万kW,距离相对保守的10GW(1000万kW)全年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完成10GW甚至冲击12GW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一般大规模的地面电站,在年末将会涌现不约而同并网的现象。”光伏电站的并网热情,从组件供应情况可窥一斑。晶澳、天合、晶科和英利等一线组件厂商披露的相关材料显示,各家均已经满产,今年已没有空闲产能再接新订单。

  另外,在开发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同时,为改变我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光伏企业也需要改革创新,并重视技术创新。政府行业部门应鼓励创新,在财政创新等方面给予优惠,提升其积极性,行业协会组织应发挥其协调功能,在组织光伏企业集体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单打独斗和恶性循环。

  2013年

  中国光伏组件

  出口各国份额

  美国

  约10%

  欧洲

  约30%

  日本

  约22%

  印度

  约5.2%

  日本

  约4.5%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

  年均增长率

  超过

  100%

  占全球总产量

  50%

  全球光伏需求量37GW

  中国占11.5GW

  全球NO.1

  31%

  全球装机容量36GW

  中国占11.3GW

  全球NO.1

  31%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