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无论政策还是企业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都寄予了厚望。政府多项措施大力刺激分布式能源发展,标志着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迎来“春天”。而屋顶落实难、融资难等问题,又成为其发展中的瓶颈。如何破解瓶颈,真正迎来分布式光伏发电质的飞跃,已成业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企业策略的后发,政策在这一博弈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解决这一困局,首先是靠政策,通过完善当前政策的细则等方式,增强分布式电站的确定性,提高分布式电站的收益水平,进而吸引企业投资。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在期待政策完善的同时,可通过商业模式、融资模式创新等,解决参与分布式投资所面临的问题。
多项优惠政策出台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的申报条件、评选原则,项目的实施、验收、后评估,以及示范项目的激励政策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该《细则》的颁布,旨在完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审核、申报等管理程序,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在《细则》中,业内人士最关注的还是激励政策的内容。《细则》第五章对此做了详细的解释,在并网流程简化、鼓励企业探索通过电网直供销售、税收优惠政策、奖励政策、贷款利率补贴、设备进口关税优惠政策、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国家都给出了具体的说明。如在简化并网流程方面,《细则》规定电网企业负责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外部接网设施以及由介入引起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的投资建设,并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提供便捷、及时、高效的介入电网服务,与投资经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项目单位签订并网协议及相关合同。并网申报、审核和批准过程原则上不超过60个工作日。
随着天然气价格的提升,对于天然气分布式项目的建设方来说,目前最需要做的还是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而国产化就是降成本的路径之一。
例如北京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备案、电量结算、监测等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执行国家相关补贴政策。北京虽然市级没有补贴,但鼓励区县政府制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政策。
由于北京市内房屋资源紧张,都是高楼大厦,屋顶资源奇缺,没有地方铺设设备,所以市内并不提倡光伏式发电,无需以补贴政策吸引人。但是,郊区县相对空间较大,适合铺设,需要以补贴来刺激。北京的办法,将促进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主要涵盖新能源示范区、高端功能产业园区、商业设施及工业园区等建筑和构筑物,以及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机构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
还有,内蒙古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显示出推动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强烈意愿。其内容为:2013年年底前已核准、备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将不占用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标。之前3.5GW的项目,只要在2014年年底前获得各项支持性文件并建成投产的,就不占用2014年的备案指标,享受国家的光伏标杆电价;但2014年未投产的,之前的备案身份就会自动作废,需要按相关规定重新备案。内蒙古在地面电站“指标难求”的状态下,此前的123个项目的业主肯定会马上行动起来。
另外,湖北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优惠贷款,采取灵活的贷款担保方式,探索以项目售电收费权和项目资产为质押的贷款机制”;“探索对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四有企业’实行封闭贷款”。这意味着,光伏企业可以利用某个项目和订单进行贷款,如果银行依此执行,融资难的问题即可解决。同时鼓励各类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进入光伏行业。
资本涌入模式成熟
随着光伏电站商业模式趋于成熟,社会资本愿意参与电站开发和运营环节,但随着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的完善,从中长期来看,社会资本转向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和运营环节是大势所趋。
记者10月底从国家能源局获悉,2014年1至9月中国光伏装机仅完成4GW。截至9月底中国总光伏容量达到20GW,但占中国可再生能源份额仅5%,占中国能源供应总比仅为2%。此前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3.3GW,包括分布式1GW,地面电站2.3GW。整个第三季度作为光伏项目建设高峰期,仅完成0.7GW的装机容量,四季度中国至少要完成6GW新增装机,才能匹配国家能源局此前的规划。
8月,国家电网发布了《关于简化业扩手续提高办电效率深化为民服务的工作意见》(国家电网营销〔2014〕1049号,简称《意见》)。该《意见》进一步简化了业扩手续,优化了办电流程,完善了服务机制。《意见》要求分布式电源客户,受理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勘查;第一类项目40个工作日(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单点并网项目20个工作日,多点并网项目30个工作日)、第二类项目60个工作日内答复接入系统方案。
9月4日,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在政策上对分布式光伏场地资源选择难题、融资难题以及并网服务、电费结算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要求各示范区方案于9月30日前备案,确保今明两年完成分布式光伏装机目标。
10月11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10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特急477号文件《规范光伏电站投资与开发秩序》,要求能源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光伏电站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对项目备案文件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主体、建设场址及外部建设条件等要素,针对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对备案文件的有效期限以及撤销、变更的条件和流程应作明确规定。并禁止各种地方保护和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制止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中的投机行为。
201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光伏并网容量达到3.3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到1GW。短期来看,下半年地面电站增量的比例更高,金融市场已经明确政府对于光伏的长期支持态度,社会资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融资租赁、跨境资金、二级市场增发等多种方式方兴未艾。
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若未满足规范条件要求,将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到规范条件的要求。同时,基于此名单,引导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准入门槛的抬高,将加速光伏制造企业的优胜劣汰,让真正优质的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与我国光伏业起步阶段主要依靠国外市场需求不同,此次新一轮增长的亮点在国内市场。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力推进及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刺激,再加上光伏产品自身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迅速启动,光伏电站成为行业内的聚焦点。
据市场分析认为,随着配套措施和项目的逐步落地,下半年起分布式项目有望出现安装高峰。
突破经济效益难关
分布式能源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用户端,无论是负荷、生产还是消费方式,都和原来的集中式不一样。它配制能源的效率和方式更直接、更高效。分布式能源按供能方式分,有直接供电、热电联产和热电冷三联供。在利用的方式上,按能源分,有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按热机的类型分,有燃气轮机、内燃机、汽轮机等。按系统规模分类,有楼宇型、区域型、产业型和城市型等。
目前无论是供应侧还是消费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当中我国的比例最高,基本上约等于70%。在生产当中的比例,以及在整个能源消费当中的比例都接近70%。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产量满足不了需求,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现在每年要进口两亿多吨,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天然气去年进口了530亿方,其依赖度也超过了30%,这个速度上升得比预计的要快得多。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主要、是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费,天然气为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支撑能源,尽管它是化石能源,但还是要发展天然气。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是大势所趋。那么,分布式能源到底在能源当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首先是高效,大部分能达到80%以上的利用率。其次,是环保和能源利用的多样性,包括能同时满足业主对热、电、冷的多方需求。再次是选址的灵活性,占地少也是发展清洁能源的一个重大优势,其可以不受以往大型能源项目对选址要求的限制。最后是可对大电网供电进行及时补充调峰,以减少输配电的投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发展分布式能源有它的空间和必要性,一个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要从化石能源过渡到以真正的能够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时代,这是必然趋势。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环保的需要,解决能源贫困。可再生能源,它的优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它的弱点是强度太低,比如太阳光,很多地方都可以照到太阳,但是要把它利用起来,对技术和能源转换效率的要求都比较高,目前的现状是投资偏高。在分布式能源方面,光伏分布式能源就可以解决很多地方没有油气、没有煤炭,同时输送也比较困难等问题。比如非洲,还有我国的边远地区,西藏、青海、内蒙古等,都可以通过分布式能源解决能源贫困和供电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大概有40个左右,已建的总体装机容量大概是54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按2020年的目标,将打造5000万千瓦,形成上亿元的市场产业蛋糕。
如广州分布式能源建设时间比较早,在2007年和2008年时就已经建成了,是第一个10万千瓦级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主要解决广州大学城能源问题。南方由于温度较高,尽管热的时候还需要空调,洗澡的时候需要热水,但与北方比起来,其负荷还是不一样的。在分布式能源这一块广州大学城项目是一个亮点。
目前,分布式能源发展运营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而随着分布式能源近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主要几大模式。一是业主自己投资,并且负责日常的维护,这是比较传统的模式;二是能源服务公司模式,从一种生产变成一种资源整合的产业链形式,向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三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资本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电力系统的经营模式有并网上网、并网不上网、局部使用电网、独立运行等四种模式。并网上网模式,上网电价低,需要地方的补贴;并网不上网模式,规模要受到一些限制;局部使用电网模式,能源利用率低;独立运行模式,成本高,效益不明显。从经济性和现实性两个方面有一个值得推荐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能源服务公司全投资。
姜鑫民进一步指出,新能源分布模式随着对资源量以及承受能力的逐渐调整,规模也可以做得比较大。目前,分布式装机容量不大,大概是500万千瓦左右,相比全国12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来说,还是比较少,不到1%,是非常弱小的能源。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及市场需求方面都是具备的,其前景是广阔的。
另外,未来的小水电,光电一体化设备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是发展的重点。随着新农村建设,生物质的分布、太阳能的分布,将为我国农村建设带来很好的福利。
姜鑫民认为,分布式能源项目选择高耗能行业,带来的节能效益比较明显。应选择总体经营状况良好、稳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如果选择夕阳行业的企业,上了这个项目以后,项目生命期还没有结束,整体项目就已经结束了。还有就是应选择对节能重视的行业。项目的可复制性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复制的话,成本就能够降低。相反,如果都搞非标准化,除了费事外,成本也不可控。对事业单位来说,比如高校,还有大的楼盘、楼宇、小区,这些地方可以上分布式能源项目。相对来说,这些单位的承受能力要强一些。
“目前,分布式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走出去’的本领还不坚实。而对于‘走出去’的方向,我们应该清楚是谁需要我们‘走出去’。” 姜鑫民说。比如我们要到非洲去,非洲这个地方除了我们需要它的矿产资源以外,还可以考虑能不能搞一些分布式,因为这个地方要搞大规模的集中式的电网和线路建设是非常费钱的,要是能与项目结合起来,搞一些分布式能源,就比较容易了。在把项目的矿产开采出来的同时,也能解决生产以及当地老百姓的能源需求。这样就能够创造一种模式。
姜鑫民强调,投融资合作模式要创新,如果新能源分布式项目不赚钱的话,就没有人来投资。即使技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技术找不到买家,没有项目载体,也就没有投融资,“走出去”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姜鑫民预计,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成熟,未来一段时间,基金、租赁、养老资金将会涌入新能源投资建设中。
“将国际新能源项目一些好的模式嫁接过来,也是我国未来新能源发展要做的功课。”姜鑫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