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武汉日新能源有限公司就看好了黄石的光伏发电产业,在黄石新成立了黄石金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30兆瓦(1兆瓦=1000千瓦)的项目核准。
光伏发电投资成本很大,回收期长,黄石金伏当时是指望着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补贴才“放手一搏”的,可是,因为黄石尚未推出明细的地方政策支持,近两年这家企业的项目建设进度也越来越慢。
2.82与300的距离
根据黄石太阳能资源情况以及《黄石市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至2018年全市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的目标是300兆瓦。
现实情况是,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备案的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只有2.82兆瓦。
2.82兆瓦与300兆瓦,这距离有多远?
“说远也不远。”这是市发改委能源科科长吴长春的回答。从今年初黄石成为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以来,与吴长春接触过的本地和外地企业并不少,一些已经签了的临时协议里,一个项目的装机容量达到上百兆瓦的都有,“只要这些企业最终决定在黄石投资光伏产业,到2018年完成300兆瓦的目标并不难。”吴长春说。
“只要地方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就不难。”马国强的观点和吴长春的话,形成了政企的一呼一应。据介绍,黄石金伏获得核准的30兆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7.585兆瓦。作为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马国强认为仅仅只有国家每度0.42元的补贴肯定是偏低的,地方政府的支持态度决定了企业投资光伏发电产业的热情。
补贴之“惑”
黄石政策迟迟难产,难就难在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上。
这次出台的《黄石市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意见》,最终稿还在送审当中。《意见》最难敲定的地方,就是黄石对于光伏发电每度电的补贴价格。
吴长春道出了政府的难处:补贴低了,很难吸引企业在黄石投资光伏;补贴高了,就会给黄石地方财政增加压力。
记者采访了几家企业的“心理补贴价位”,给出的答案是,每度补贴在0.2元以上,才能有效缩短企业的投资成本回收期,让企业觉得光伏发电这个新能源产业“有搞头”。
黄石东贝机电集团太阳能有限公司已经建了8个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1.7兆瓦,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年发电量200多万度。作为目前黄石地区最活跃的光伏发电企业,公司项目部部长方勇智对黄石地方补贴政策一直充满期待。
方勇智说,按照每瓦至少10元的投资建设成本,装机总容量1.7兆瓦就需要投入1700万元,并网发电后,企业用电价格是每度0.81元,加上国家补贴每度0.42元,东贝每发一度电相当于回收1.23元,一年回收240多万元,成本回收周期大概需要七八年。如果地方能给予每度0.2元的补贴,回收期就可以缩减至6年左右。
一年半的关键期
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没有优惠政策,新能源显然就没有足够的投资吸引力。
马国强是最有切身体会的。2009年国家实施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这是支持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政策。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的企业,可以直接得到整个项目投资50的补贴,补贴力度非常大。“他们企业前后获得了国家补贴1.56亿元。”市发改委能源科工作人员陈焱波透露。
对比现在,黄石金伏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的“进度缓慢”,反映了政策补贴对于光伏发电这类新能源的重要性。
吴长春介绍,省内的宜昌光伏发电每度补贴0.25元,补贴年限10年,随州干脆按项目投资的10进行一次性补贴,省外的合肥也是按光伏发电每度补贴0.25元,时限为连续15年。“这样的补贴力度,对企业就有吸引力,城市的新能源发展就有竞争力。”
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的验收期限是2015年底,根据硬性规定,要最终拿到这块金字招牌,黄石城区的新能源利用量必须占到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6.74%,但不容乐观的是,到去年底,这个数字还只有1.31%。
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光伏发电产业是新能源建设的重点突破口。能否抓好这个突破口,在剩下一年半的验收期限里迎来转机,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力度和企业的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