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光伏核心装备依赖进口 补齐短板需国家支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7  浏览次数:513
核心提示: 南京光伏制造装备是贯穿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基础,决定着多晶硅料提纯-硅片生产-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等每一环节的技术进步。记者调

    南京光伏制造装备是贯穿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基础,决定着“多晶硅料提纯-硅片生产-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等每一环节的技术进步。记者调研发现,国产装备及进口装备混搭已成为光伏企业新建生产线的主流方案,但高技术密集的核心装备仍是进口产品当家。这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受制于人,很有可能因装备研发技不如人,沦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制造工厂”。

  国产装备占领低端核心装备依赖进口

  记者在江苏、江西、河北等省的多家光伏企业了解到,2006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光伏装备的市场需求,并催生了国内的光伏装备制造企业。

  “目前,我国光伏装备企业从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到电池片生产已经初步具备成套供应能力。”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但不容忽视的是,国产装备仍是以低端为主,技术门槛较低的装备。技术密集型装备,有的还无法国产,有的虽能国产,但性能差强人意,得不到市场认可。”

  光伏产业链运用到的主要装备有三氯氢硅系统、多晶硅炉、单晶硅炉、多线切割机、等离子体气相沉积设备、等离子刻蚀机、制绒机、激光划切机、丝网印刷机,自动分拣机等。

  协鑫硅材料是我国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之一。记者在该公司的多晶硅铸锭车间看到,早期生产线使用的多晶硅炉全部采用美国GTAT公司的产品,但2009年以后建成的生产线采用了国内企业-精工科技的产品。而在多晶硅切片车间,多线切割机则清一色由瑞士梅耶博格公司生产。

  南京中电光伏公司是我国光伏电池片的龙头企业,生产线上的主要装备全部是进口产品。中电光伏董事长陆廷秀介绍,电池片是光伏产业链中技术最为密集的一环,进口装备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少数中小型电池片企业使用国产装备,龙头企业对电池片的质量控制较高,基本都采用进口装备。”

  电池片生产线上的全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分拣机、平板式PECVD,国内的装备企业虽有样品下线,但市场认可不高。其余的装备,相对而言技术含量较低,国内装备企业已推出“性能堪用但价格低廉”的产品,正抢占低端市场份额。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介绍,以进口产品占据高端市场的丝网印刷机为例,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是最大的生产商。“应用材料公司的丝网印刷机,可以实现电池片的二次印刷,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准确度,而且提高了设备的产能。我国的中电48所虽然也开发出了丝网印刷机的,但没有二次印刷功能,且在精度上落后于进口产品。”

  记者最近广泛接触光伏产业链上的企业,很多企业在宣称设备精良、工艺先进时,无不例外都“骄傲”地表示:“我们生产线的装备都是进口的”。

  设备是技术进步基础光伏坐“轮椅”前进

  记者采访发现,光伏产业的生产线已高度自动化,装备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规模稳居全球首位的风光背后,却是坐在进口装备的“轮椅”上前进。

  南昌大学光伏学院院长周浪介绍,生产自动化导致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深度融合于装备中,绝大部分国内光伏企业越来越“傻瓜化”,所谓技术进步就是不断花钱进口先进装备。

  中电光伏首席技术官赵建华博士向记者介绍了光伏产业实现技术进步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光伏企业与光伏装备企业的深度合作模式,即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研发出新产品后,与光伏装备企业共同开发将新产品推向工业化生产的新装备。另一种是,光伏装备企业主导模式,即光伏装备企业根据光伏技术的进步方向,研发高性能的新装备。

  “这两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光伏装备企业具备雄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实力。目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德国SCHMID公司、瑞士梅耶博格公司等光伏装备巨头引领着技术进步潮流,国内光伏装备企业总体处于仿制阶段。”赵建华说。

  近年来,与光伏装备企业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我国光伏行业加快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但这样的联合中,国内光伏装备企业却少人问津。

  横店东磁公司是在国内A股上市的光伏电池片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选择的是德国SCHMID公司,作为自主创新的战略伙伴。与此类似,我国中节能太阳能公司,选择与德国光伏装备企业——RENA公司共同设立研发中心,提升电池的光电转换率。

  协鑫硅材料副总经理柳正信认为,国产光伏装备的性能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光伏强国的最大短板。进口装备价格虚高,以多晶硅炉为例,精工科技的售价不到美国GTAT公司的40%,但2008年前因没有国产装备,只能是做冤大头,高价进口。

  “瑞士梅耶伯格的多线切割机,每台要卖到300多万人民币。这个装备,说白了就是能高速稳定运行的钢铁零部件组合而成.折算下来,经过瑞士人的加工,一吨钢铁卖到了十几万人民币。”柳正信说,“多线切割机的高昂价格使得公司折旧成本高启,最终摊入到产品价格中,弱化了竞争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介绍,“从发展历史看,我国光伏产业一开始就不是装备做好以后再搞产业,而是进口装备搞制造。但一个行业发展成熟,必须是全方面的,对于早熟的中国光伏产业,前期光伏装备的发展缺陷,必须在后期加倍弥补,才不至于影响产业的健康成长。”

  受困基础工业薄弱突围需国家强力支撑

  多位专家指出,光伏装备中的等离子刻蚀机、制绒机、丝网印刷机所用到的工艺和技术与半导体装备相通性很高。这类产品,与国家的基础工业水平息息相关,是材料、机电、精密加工等多项先进技术的集成,而我国这几类设备依赖进口。

  王世江介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德国SCHMID公司等都是半导体装备产业的巨头,光伏装备作为这些公司的一个分支产品,有其在半导体装备方面技术储备、研发团队的支撑。仅依靠我国光伏装备企业的单打独斗,难于与海外竞争对手抗衡。

  周浪认为,“光伏产业是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解决手段,是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差距的一次机遇。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光伏产业很有可能因装备研发技不如人,沦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制造工厂’,无力向产业金字塔顶端攀升。”

  专家与业内人士建议,我国作为光伏第一大国,应当充分发挥光伏装备产业贴近市场需求的有利条件,从三个方面入手补齐短板。

  一是将发展光伏装备产业上升为国家意志,整合科研力量,进行攻关。周浪说,国家可在“973”和“863”等科研项目计划中给予光伏装备产业更多的科研投入,或采取与“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类似的做法。我国天津、陕西以及军工行业在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科研攻关等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只是各自为战,缺乏合力。

  二是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光伏设备研发制造。王世江说,近年来的光伏投资热潮中,无论是社会资本还是地方政府,都带有“浮躁情绪”,热衷于短平快的“进口装备组建光伏生产线”,全国数百个光伏产业园,没有一个专门从事光伏装备制造。“光伏装备产业需要潜下心来进行技术研发,风险高、见效慢,国家应拿出政策与补贴,对相关企业进行引导、支撑。

  三是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我国光伏装备企业走出去收购海外光伏装备技术、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汉能控股集团已陆续收购了美国Miasole、德国Solibro等两家薄膜光伏电池装备制造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李河君介绍,这一两年内是全球光伏业的低迷期,也是抄底欧美光伏装备制造企业的难得机遇。“目前,国内金融部门对光伏是一刀切式的信贷紧缩,应当区别对待,对国内光伏装备企业的海外并购加大金融支持。”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