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欧盟“双反”尘埃落定 中国光伏面临新洗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6  浏览次数:474
核心提示: 欧盟委员会2日宣布,自本月6日起,将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
       欧盟委员会2日宣布,自本月6日起,将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在中国企业的又一次“被迫让步”中尘埃落定。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导致中国不少中小型光伏企业“告别”欧盟市场,残酷的市场告退,甚至会导致不小的“倒闭潮”。而与此同时,制裁或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挤掉过剩产能”、“加速行业洗牌”的正面效应。

江西威富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众多没有参与“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之一。“双反”制裁实施后,他们选择放弃开拓了多年的欧盟市场。

去年9月,欧委会启动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双反”调查,拉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序幕。今年8月,中国输欧光伏产品以“价格承诺”的方式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不过,在欧盟发现中国有部分输欧光伏产品未列入“价格承诺”的清单时,决定对其范围之外的产品征收47。6%的高额关税。

威富尔公司总经理王艳丽对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多晶硅组件为例,按照47。6%的税率征收关税后,到达欧盟市场的价格约每瓦4。6元至4。7元,高的甚至要超过5元。“我们在价格上完全没有竞争力了!”她感叹道。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专家王世江指出,欧盟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双反”关税,意味着这些企业将基本退出欧洲市场。

“本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主要就是薄利多销,利润不高,如果征收‘双反’关税后,企业基本就没有利润空间。”他说。

不过,中小企业退出对于中国光伏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并不尽是坏消息。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光伏行业陷入困境,很大一部分是因产业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造成的。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行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升级。而欧盟的“双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这一进程。

无锡尚德曾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但在过去两年中,受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以及欧美“双反”等因素影响,无锡尚德处境十分艰难,企业负债达到上百亿元。今年3月,尚德开始“破产重整”。

尚德的破产,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产能过剩、欧美对华贸易制裁等系列“寒流”打击下的“必然结果”,但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去产能化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类似的兼并重组已在中国光伏行业内陆续上演。

专家认为,这样的兼并重组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整合升级。

全球知名研究咨询机构Lux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历经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一场“地动山摇”的整合。“前方道路将遍布杂乱与不确定性,但重组将描绘出一幅全新的中国光伏产业蓝图,中国仍然将占据全球光伏产业的主导地位。”

中国光伏产业在内部兼并重组的同时,也逐步摆脱了以往的“欧美依赖症”。业内认为,以往中国光伏行业一直严重依赖欧美市场,这是导致中国光伏行业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在光伏“寒冬”中,中国光伏企业主动调整,积极开拓包括本国市场在内的其他新兴市场,使得以往严重依赖欧美的状况得到改变,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12月2日,中国光伏龙头企业——晶科能源宣布将在中国西北部的宁夏灵武市投资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地面光伏电站以及产业上下游配套设施。而此前,晶科能源还在中国新疆、青海、江苏等地以及日本、印度、乌干达、南非等海外地区建有光伏电站。

“这两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国内光伏企业以往把市场集中在欧洲的状况正在逐渐扭转,光伏行业进入后‘双反’时代。”晶科能源董事长助理苗根说。

王世江建议,在后“双反”时代,中国光伏企业要把握住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启动的机遇,同时兼顾传统市场和海外新兴市场;而政府部门则需重新定位自身和市场的关系,重点解决好越位与缺位的问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免重蹈覆辙。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