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分布式光伏的美国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30  浏览次数:504
核心提示:过去一段时间,随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电力相关补贴标准和配套细则的出台,针对国内分布式光伏电力市场投资的讨论
       过去一段时间,随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电力相关补贴标准和配套细则的出台,针对国内分布式光伏电力市场投资的讨论逐渐升温。在这些讨论中,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将以什么样的形态发展,哪些商业模式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壮大,是否有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作为借鉴等,成为很多讨论的热点话题。

基于作者过去几年在美国光伏电力市场的研究,发现该市场的商业模式值得中国市场借鉴。美国市场自2006年以来兴起,并在最近几年逐步占到光伏新装机市场份额60%以上的创新商业模式是:以电力购买协议(PPA)/租赁为载体的第三方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得到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国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降低了应用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得在考虑补贴优惠之后,一些市场的投资回收年限已经开始进入机构投资者的接受范围。

但机构投资者考虑到规模效应和交易成本,直接投资的对象通常是大型公共事业级光伏电站。这些电站所需要的占地面积通常决定了它们不容易坐落在电力需求集中的人口或工商业密集区。在中国青海省和美国内华达州开发的若干大型光伏电站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大型光伏电站的发展。

相比之下,对于处于人口或工商业密集区、电力需求旺盛的众多中小型工商业和家庭用户而言,由于个体规模的原因,它们难以直接衔接机构投资者,而光伏系统高昂的初期成本又构成了明显的门槛,使得他们既使想利用这些补贴优惠投资建设光伏电站也无能为力。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光伏创新商业模式下的开发商涌现出来,充当了衔接机构投资者和中小型用户的平台作用,撬动了分布式光伏在美国等市场的迅猛发展。在这个平台上,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光伏电站开发商(服务商)负责建设、运营电站,并和终端用户签订10到20年的电力购买协议(PPA)。项目建成发电,用户按协议支付电费,从而产生现金流,开发商再按约定的回报率支付投资者。

通过第三方融资,众多中小规模的电力用户通常不需要任何前期投资就可以获得比电网更便宜的电费,且10到20年的合同期为未来的电费支出创造了确定性。而对于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而言,由开发商和用户签订的PPA相当于一个固定收益产品——PPA合同长达10到20年,电是必须消费的能源,系统本身又有相关的保险(放心保),因此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

在这种创新商业模式中,太阳能开发商(服务商)是连接用户、投资者和设备制造商及安装商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核心的平台性作用。其中,太阳城(Solarcity)公司更是通过开创和推广这种平台服务,实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并最终于2012年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市。在它的身后,还活跃着包括Sunrun、Sungevity在内的一大批追随者。

应用PPA/租赁这种第三方融资模式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经济前提,即在现有的补贴优惠政策下,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系统既要有能力为投资者提供可以接受的回报水平,又要为电力用户提供低于现有电价水平的光伏电力;二是政策前提,即使用净电量结算制度,使得光伏电力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电网作为大型“蓄电池”,随存随用,最终结算。

因此,考虑到中国借鉴第三方融资模式的可能性,其中的第二个前提,即净电量结算制度的应用,目前在中国已经有相关政策出台。对于第一个前提,即在现有的补贴优惠政策下,开发商是否有能力通过第三方融资模式既为投资者提供可接受的回报,又为电力用户提供更优惠的电价水平,经过初步测算和行业调研,笔者认为也是可以实现的。

未来,有理由相信,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分布式光伏电力市场上“落地生根”为期不远。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