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悄然退出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报道,2013年10月17日,接近英利人士向记者证实:英利已经放弃对于老对手尚德的收购,国内光伏业的“大佬交接”到此已经画上了休止符。
英利于今年7月正式介入对于尚德的收购,并向尚德大本营所在地无锡市派出一队多达47人的尽职调查组,摸底尚德最新状况,为可能的收购进行准备。同样对于尚德表示出兴趣的还有天合光能、中国西电、北京普天新能源等企业,然而英利是其中最具实力的竞购首选人。
在今年3月20日破产之前的尚德,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产能约2.3吉瓦。而英利集团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2012年的出货量居世界首位,约2.2吉瓦。英利对于破产后的尚德表示出兴趣,被视为国内光伏界一次大规模产能合并的前奏。
然而,这一切在10月8日发生了转折。据知情人士透露,10月8日当天,在位于无锡的尚德电力总部进行了一场投标,内容是尚德的破产重整方案。而最早介入收购的英利、天合光能、中国西电、北京普天新能源等企业均未出现在现场,而是无锡当地的国企无锡国联,以及新入局的“黑马”顺风光电等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上,顺风光电抛出了一个让当地政府满意的投标价格,并向尚德管理人支付了5亿元作为订金。
有媒体透露,顺风光电开出的投标价格是35亿。这个数额尚未得到顺风光电的确认。
而与开始介入收购时的低调相一致,英利也并未就这次退出发布官方声音,这次退出显得悄无声息。其尽职调查的核心高层之一、首席战略官李宗炜也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英利退出收购的原因是,“基于尽职调查结果的判断以及对工作进度上的评价。”
“资本大鳄”出手
对于顺风光电的突然出手,光伏业界的反应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顺风光电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非著名公司”,出面收购尚德的是其全资附属公司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其背后的操盘者却在投资界颇有名头——靠炒卖写字楼起家,并以资本运作见长的投资者郑建民。从一年前,他开始“抄底”光伏业,因此他突然出手尚德,虽然意外,但也有其一脉相承的逻辑。
在采访中,对于郑建民的出现,人们表示了不同看法,主要观点分为两种:一是持肯定态度,认为基于此前郑建民收购的一些下游电站,对尚德的收购正好能够弥补其光伏产业链的缺失,并能够让尚德重振雄风;第二种则是对于顺风光电的资金实力表示担忧,同时认为靠顺风光电在光伏业的积累,无法消化尚德产能,从而担心这一收购最终有可能沦为一场资本游戏,或者一场炒作。
“英利和天合虽然是光伏的龙头企业,看起来是收购尚德的合适人选,但是经过这两年的亏损,本身负债率就很高了,如果再背负尚德的债务,就会很吃力。所以经过一开始的尽职调查,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退出,是在情理之中的。”我省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但是顺风光电的介入就值得观察了,他是真的要付出巨额代价来换取这块产能,还是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没人说得清。”
各有立场如何收场
对于尚德收购,一直关注此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此事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各有立场,各有考量,然而业界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尚德最终能够“托身得所”,继续发挥其价值,而不是“所托非人”,被利用完之后就甩掉。
上述我省业内人士分析,“就并购而言,地方政府可能最优先考虑的是债务问题,巨额债务怎么偿还,所以谁出的价格高就青睐谁;而收购企业想的是,怎么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剩余价值,包括产能、品牌优势等等,也不排除一些收购企业利用这件事打名气、做宣传。”
不过,无锡市政府人士曾向媒体透露,不单纯考虑价格问题,也很看重尚德以后的重获新生。因此无锡方面对尚德的接盘者抱有几点基本要求:接盘者需对政府承诺接盘后不会出逃资金,不会将尚德搬离无锡,更不会是恶意收购,以消灭竞争对手为目的。
“现在最有可能的接盘者变成了顺风光电,这让尚德的以后多了一些可能性。比如,顺风光电肯定比已经很有品牌知名度的英利和天合更重视尚德这个品牌,这对尚德的发展应该更有利。但是顺风光电的资金能力也让人担心,他能筹集到这么多资金,而且把这么多钱都投入尚德吗?也许,这更像一个诚意问题。”他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