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环股份发布了其2014年中报。数据显示,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9.37万元,同比增长150.31%,几乎与2013年全年的7164.27万元持平。
虽然受益于政策利好,光伏业正处回升期,但A股太阳能板块却仍然呈两极分化之势,亦鲜有公司可真正凭借光伏,在板块净利润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着力降低制造成本及度电成本
数据显示,中环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92亿元,同比增长52.69%。其中新能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几乎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80%。
根据半年报,中环股份在新能源行业创造的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新能源材料的销售。而“新能源材料”大致涵盖:浇筑多晶硅片、P型硅片(转换率约19.5%)、转换效率可达23%以上的N型硅片、转换效率在25%以上的抗衰减CFZ单晶硅片等。
上述硅片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13.0%,较去年同期增长2.51%。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时为12.51%,2012年时为3.03%。
想必毛利率的稳步提升与中环股份生产区域优选(例如内蒙电价低等)、规模化等降本之举有关。
公司在其半年报中称,随着内蒙古光伏产业基地的单晶晶体逐步投产、达产,DW金刚石线切割的产业化、规模化运用,公司整体产销规模已位列全球前列,N型高效太阳能硅片更已成为全球最大供应商。
此外,中环股份正重点推动华夏聚光的C7-CX(高效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产业化生产、本土化供应链建设和新能源发电应用。
可以预见,此举的目标是通过本土化、规模化,最终实现其曾宣称的“CFZ技术结合Sun Power高效电池+低倍聚光技术(C7)”可将光伏发电成本降至0.4元/度,甚至更低。
几天前(8月11日),中环股份发布的“子公司华夏聚光项目进展情况”介绍,华夏聚光目前已具备100兆瓦C7系统的全线制造能力,三季度末则可提高至150兆瓦以上。与此同时,华夏聚光及其配套供应商,除跟踪驱动电机以外97%以上应由中国供应商配套的产品均已达到公司合格供应商标准。
而在半年报中,中环股份进一步披露称,预计年底前华夏聚光将具备300兆瓦C7系统的全线制造能力。
同时,中环股份还曾在上述公告中披露,华夏聚光年产1吉瓦高效光伏系统吉瓦制造中心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链项目太阳能光伏集光反射镜生产线项目已于不久前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未来光伏发电将成增长点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环股份出口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68.99%。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要为国际下游电池片制造商提供转换率超23%的N型硅片及转换效率超25%的抗衰减CFZ单晶硅片等。某券商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中环股份的客户并不单一,其出口涉及我国台湾、日本、韩国、欧洲等多地”。
此外,公司称其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0兆瓦、武川县1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目前已顺利实施(两个项目预计在2015年竣工并网发电),光照资源丰富的四川西部高效光伏电站项目也即将启动。与此同时,期内公司C7系统接收器的功率比原设计及可研报告高出6.52%,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24.5%。
“中环股份武川100兆瓦项目的度电成本就可以达到0.4元/度。”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坚称,“随着其C7系统本地化、规模化的不断深入,中环股份未来的光伏电站项目度电成本肯定会低于0.4元/度”。
该人士推测,“中环股份现在在内蒙古、四川共有10.5吉瓦的电站开发权(3年至5年内)。其在今年可能只完成几十兆瓦,那么明年就要新增几百兆瓦,后年甚至要新增几吉瓦。这种跃进式的电站开发,一方面可以支撑公司的销售,更可令光伏发电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电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