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地球的彼端掀起了一场光伏产业的地震。美国光伏巨头SolarCity宣布,该公司将斥资3.5亿美元收购太阳能组件制造商(赛昂)Silevo,计划于未来两年内在纽约州建造年产能超1GW的工厂,打造“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厂。
收购的目标是垂直整合。这家由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创建的企业,如今正试图掌控太阳能产业链的各个方面,从设计到制造,从营销再到安装。这基本就是“苹果模式”的再现——当然,是太阳能组件领域的。而这,还不是其最终目的。SolarCity的终极规划是推动太阳能价格下降,甚至是剧烈下降。根据马斯克给出的对规划目标,是要“让太阳能最终能在无补贴的基础上与电网中的化石能源竞争”。
毫无疑问,SolarCity的突然向上发力的动作必将是全球光伏产业最大地震之一。迄今为止,SolarCity一直因为其当前的成功商业模式——无前期费用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而住户以支付月费的方式为太阳能电池板支付费用的模式大获成功。依靠这个模式,SolarCity已经控制了美国25%的住宅太阳能安装,并瞄准在2018年发展100万客户的长远计划。进军中游组件制造后,更是让它有了生产自己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能力,在未来成本只会更低——继而,最终实现马斯克所言的让太阳能与化石燃料在价格上竞争的愿望。
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在缺少实例支撑的时候不妨暂时先不做结论。在占领了一部分下游市场后上溯到中游、乃至上游,完全掌控这个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形成有效的产业整合,减少中间流程的消耗,或许这个思路真的有用。然而,这个结果,或许得等到所谓的“GW工厂”真正产生效益的时候才能看到。而如今,时间也只是刚过2个月而已。
然而,相隔两个月后,光伏产业里发生的事却再次让人们掉一地眼镜。有报道称,保利协鑫打算在镇江规划一个1GW产能光伏组件工厂,另外也将在江苏盐城规划2G瓦的组件生产线。经过媒体的进一步调查,上述关于协鑫集团的组件业务报道产能水分很大,然而,联系到今年5月份协鑫与阿特斯合资建设1200兆瓦电池线的举措,无疑是向世人宣告了协鑫正在推翻2011年曾经透露的无意涉足组件制造的话,正式踏入光伏产业中游。
SolarCity向上,协鑫向下——这充满巧合的即视感是怎么回事?
保利协鑫在光伏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作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占有全球超过20%的市场份额。同时,保利协鑫还是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产能高出第二名两倍多。截止到2013年年末,保利协鑫以402亿港元(52亿美元)的市值,超越FirstSolar51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的太阳能企业,几乎与我国赴美上市的10家光伏下游企业市值总和相当。
作为光伏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协鑫一直很忙。提产能,降成本,发新品。据保利协鑫一位高管透露,保利协鑫能源计划2014年将硅片的产能从8GW提高到10GW;同时,万吨级的硅烷流化床提炼多晶硅的生产线预计将于下半年投运,届时将大大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自从2013年10月全面扭亏后,协鑫持续强化着在上游领域的全面优势。而今,当协鑫突然透露出向中游组件拓展的意向,无疑会掀起一场巨浪。而实际上,协鑫的向下拓展之路并未止步于中游。
自5月初收购森泰集团后,协鑫将森泰名称改为协鑫新能源。保利协鑫主席朱共山表示,新集团主营光伏新能源的相关业务。协鑫进军光伏项目开发的举动获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五十亿元人民币(8.05亿美元)信贷额度形式的提振。
除此之外,今年5月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SNEC)期间,协鑫集团还宣布了其与“中民投”合作建立100亿元基金。而在超日太阳破产重整案里,协鑫也准备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战略投资并借壳上市。
协鑫与SolarCity的巧合“碰撞”,与其说是巧遇,更多的还是必然。随着光伏行业逐渐复苏,供过于求的态势使得产品价格继续下跌,在此大环境下,企业纷纷把眼光投向下游。不管是SolarCity从终端上游至组件制造,还是协鑫从上游下漂到组件、光伏电站业务,都是对于当前光伏产业环境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体现的是一种主流趋势——太阳能产业的中间连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但如果将其整合成完整链条中的优势端,无疑为降低成本获得更多收益提供保障。无论是SolarCity还是协鑫,其目标都是整合,最终目标,无疑是攫取后“双反”时代光伏产业最大的那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