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小规模企业,“中亚环地”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创新,在新能源产品开发上不断进步;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中大显身手,如今,已经在新疆小有名气的“中亚环地”,正在将太阳能的生意做到中亚去。7月18日,中亚环地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该公司被太阳能点亮的经历。不创新等于自掘坟墓
2006年,张继明创办了中亚环地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过8年的发展,该公司目前已经拥有两个生产基地,总的年生产能力达25兆瓦,同时能够自主生产上百种太阳能产品;这一切的原动力,都来自该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
“按我个人的看法,一个不具备创新的科技型公司,无异于自掘坟墓。”采访一开始,张继明就对记者说。创新的理念始终贯穿在“中亚环地”发展的过程中,从成立到现在,其一直因“新”而“兴”。2008年,该公司引进了新疆第一套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填补了自治区空白,不久之后,他们又起草了自治区首份太阳能光伏路灯标准的蓝本,2010年,该公司成立了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并与中科院理化研究所合作,进行专门的技术研发。该公司项目经理杨军辉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参与研发锂电池高低温下的通放电技术。
记者看到,该公司销售部的墙上展示着获得的各类荣誉,其中包括重要的专利证书。张继明告诉记者,专利证书是公司技术创新的一个具体体现,该公司2013年成功申请了8项实用新型产品专利,目前均已运用到产业化生产中。
在该公司销售部,一辆最新研制的太阳能代步车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代步车将作为主要产品之一,在今年的中国—亚欧博览会上进行推广。此外,该公司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业务,也将在实现了智能芯片控制后,登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舞台;张继明说,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经营模式的创新对公司发展也大有裨益;EMC(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是张继明目前正在着手引进公司的新经营模式,这也将作为该公司的主打推广项目在这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亮相。 农村天地宽农村天地宽,,谋划走出去
中亚地环展示的“中国中小企业标杆企业”等各项荣誉见证着其取得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源自该公司认准方向,在农村市场中走出了一条宽阔的路。目前,该公司60%以上的业务都集中在农村。张继明说,这始于2009年。
2009年之前,作为该公司主要产品的光伏电池并没有为其带来可观的利润。张继明说:“那时新疆精密焊接人才少,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原材料成本高,综合下来实际上我们并无利可图。”张继明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公司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张继明慢慢地发现,农村亮化市场潜力巨大。他说,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农村晚上无亮光,照明设施亟待配置,少部分地区虽然装了路灯,但受限于电费开支,路灯形同虚设。看准了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公司的路子开始慢慢地由光伏电池的生产,转变到太阳能路灯的研发和推广上来了。
“太阳能路灯不但便宜,而且节能环保,正好满足了农民的现实需求,很受欢迎。”张继明说,正是农村的无限潜力,让公司在太阳能光伏应用领域有了一展拳脚的空间。张继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村20盏路灯的安装量来算,全疆共有4.15亿元的市场空间,而现在,全部的开发量加在一起还不到70%。“实际上,现实的市场空间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他说。目前,该公司的太阳能路灯已经覆盖了全疆的所有地州,完成了400多个新农村的亮化工程。张继明说,到2020年,公司的太阳能路灯产品要力争实现全疆各乡镇的全覆盖。
今年4月,该公司第一单外贸生意谈成,虽然只有6000美元,但是,在向中亚推广太阳能产品的路上开了个好头。这是中亚环地“走出去”的第一步,太阳能产品在新疆的推广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张继明把目光投向了中亚。中亚多高山国家,农、牧区广阔,正是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家用照明产品的用武之地。对于公司的发展方针,张继明概括为“立足新疆、东联西扩”。他说,公司要成为太阳能照明应用一体化服务式企业,首先要立足新疆,通过与沿海企业合作获取创新力量,最终将太阳能产品推广到中亚。